- 来源:
重庆市铁路集团 编辑:李林晋 责编:谭诗赏 终审:张小蓉 -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29日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起步之年,是集团立足新时代、实现新发展的“升华拓展年”。随着建设项目的全面铺开和运营项目的开通,为充分调动集团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攻坚克难、加压奋进,承担起助力交通强市建设主力军重任,加快促进“四网融合”发展,着力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区”,技术管理部、科技信息部特组织动员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在集团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技术管理部、科技信息部紧紧围绕集团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任务,积极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深入推进数字化建设管理工作。
总体上,15号线一期、二期、27号线勘察设计工作有序推进,目前累计完成施工图879册,完成率124%,图纸产值约412亿,满足现场施工需求。基于BIM的数字化建设管理及应用走深走实,组织带动集团各部门、各参建单位1000余管理人员统筹推进;集团获得国务院国资委首届全国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二等奖、BIM相关比赛奖项21项。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工作不断突破,“双流制市域(郊)铁路与城市地铁贯通运营成套技术”荣获中城协科技进步一等奖,“大跨桥梁结构状态诊断与性能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成功申报市级科研项目6项。
现将2023年深入推进数字化建设管理工作年度总结如下:
一、加速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强化信息化建设基础
(一)全面落实数字中国、数字重庆建设战略,推动集团数字化建设走深走实
全面落实数字中国、数字重庆建设战略,以《智慧城轨发展纲要》《绿色城轨行动方案》为指导,对标《重庆智慧快轨信息化总体规划》目标任务,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绿色低碳业务深度融合,依托15号线、27号线站后系统设备工程,全面启动基于云平台、大数据的智慧快轨建设,一是完成数据中心深化设计工作,编制形成大数据平台技术需求书,并纳入站后系统设备建设工程,目前已完成招采工作,后续将协同系统设备部稳步推进大数据平台建设工作;二是完成城轨快线运营管理信息系统深化设计工作,从智慧管控、智慧运营、智慧客服、智慧运维等方面编制完成城轨快线运营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方案,并积极推动技术需求落地系统设备包建设,确保信息化顶规实施落地;三是筹划集团智慧快轨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与设计,现已依托交通强国试点工作任务启动第一批大数据企业标准编制工作,预计年内发布,后续将持续强化信息化管理流程与技术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集团数字化建设走深走实。
(二)持续开展企业管理中心信息化建设,夯实企业管理基础
一是持续跟进协同办公OA系统、BIM应用平台、安全管控平台、投资管理平台、建设项目调度信息可视化等既有平台运维工作,做好技术支撑工作,保障系统有效运行;其中,OA系统自2022年以来,累计自行开发人力审批、财务报销等业务相关业务表单31张,助力5类业务场景新增应用需求,极大节约了流程办理时间和工作效率;截至11月投资管理系统共计合同716份,0号台账业务流程910条(处理中365条,处理完毕545条),工程类验工计价业务流程764条(处理中39条,处理完毕725条),其他类验工计价业务流程240条(处理中12条,处理完毕228条),15号线一期、15号线二期及27号线验工计价累计完成金额129.5亿元。调度可视化系统完成移动端端报表、会议资料、周报等8项功能开发优化,实现了对建设项目13类、33项指标进行集中统计展示。二是在集团智慧快轨信息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着眼构建企业管控一体化、数字化管理的建设目标,围绕集团各业务部门信息化管理诉求和业务协同机制,积极开展企业管理中心信息化深化应用工作,现已完成企业管理中心信息化二期项目招标采购工作,已协同中标单位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后续将持续推进企业管理数字化全面覆盖。
(三)加强安全体系建设,网络安全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积极引进专业化网络安全服务团队,为集团网络安全提供专业化技术力量,建立常态化网络安全管控机制,在信息安全风险高压态势下,保障集团网络信息安全平稳运行;以企业管理中心信息化深化应用工作为基础,开展集团私有云平台基础软硬件扩容及办公网络安全设备采购工作,升级加固集团办公网络,进一步强化集团办公网络安全资源保障。二是强化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有序开展集团各业务系统常态化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工作,完成集团各业务系统等级保护备案证书更新,完成集团协同办公系统、BIM智慧运维管理平台等系统网络安全二级等保周期性测评工作;持续推进日常网络安全保障工作,建立日常网络安全巡查机制,已顺利完成本年度两会、春节、五一、国庆等国家重要活动及节假日网络安全重点保障工作,未发生信息安全事件;强化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意识,积极开展网络信息安全重大风险识别与隐患排查,组织集团网络信息安全宣贯及培训。三是增强网络安全突发应对能力,参与国家网信办、市网信办HW行动和市交通局、公安局攻防演练活动,集团应对网络攻击的应急处置能力得到了提升,启动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和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风险,持续巩固集团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二、高质量发展,基于BIM的数字化建设管理与应用持续推进
(一)协同各参建方,打造数字化建管新场景
为积极响应市铁路集团关于“升华拓展年”年度数字化管理BIM工作专题会精神,加快推进各参建单位形成数字化管理创新发展新局面。开展示范单位建设,以示范引领应用,强化BIM数字化管理的落地实施。深化BIM总体管理,协同各参建方,严格管控BIM模型和应用质量,努力将应用价值导向至现场实际建设管理需要,提升应用实施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应用内容的客观合理性,促进BIM技术应用和平台应用深入实施,为建设管理带来效益。
(二)深化管理模式,完善全过程协同体系
为适应集团快线项目建设快速推进需求,加快完善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已编写发布BIM应用总体实施方案、BIM巡检管理规定、BIM文件管理规范、BIM会议管理手册、BIM组织管理规定、BIM报表管理规定和15本技术指导手册。深入开展数字化同步交底48次、数字化监理例会853次,打造数字建管关键场景。积极推进市郊线永川线开展BIM正向设计相关工作,并完成9本建模技术指导手册。对内加强与集团各生产管理部门融合应用,对外协同各参建单位82家、BIM体系相关人员514人,带动全专业全员约1500人推进快线BIM+建管应用工作。
(三)落实数据应用,深化建管平台提升方案
组织BIM总体咨询单位开展所有参建单位的平台数据检查工作,对平台应用数据合规性进行检查,进一步推进投资进度数据修正,支撑工程管控和调度。已完成建管平台二期需求方案和站后工程数字化建管方案编制,持续推进以BIM建管平台为核心的工程管理及调度体系。目前,建管平台已建立超20万项构件级分部分项清单,平台累计开户2082人,在线协同工作时间2.87万多小时,数据接口调用近15万次。
(四)强化过程控制,保障日常工作稳步推进
为实现BIM技术应用成果与工程需求的一致性,充分发挥BIM总体在轨道交通BIM技术应用方面的经验和优势,成立了专家审查团队,一体化推进专题研究工作。梳理编写了《BIM应用整体评价方案》、《轨道交通工程数字化设计同步交底实施细则》等文档并培训宣贯。目前,快线项目共完成设计BIM模型542个、施工单位深化模型553个、深化应用634项,永川线项目共完成设计模型10个、深化应用7项。璧铜线项目完成了设计阶段土建模型的移交,并开展深化应用10项。现已召开或参与各类会议81场次,培训5场次,共计有效帮助施工、监理单位解决在BIM模型深化拆分、BIM技术应用、平台使用等各类问题1464余个。
(五)打造示范效应,升华数字化创新应用
为加快推进各参建单位形成数字化管理创新发展新局面,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从进度、质量、管理三个维度形成8个示范点,从出图、模型、工程量、投资进度、应用提升创新率、数字化管理、平台应用、形象进度、安全事故、现场监测等维度设定31个指标项,以点带面,突出示范效应。截止到目前示范点已形成7个优秀应用,BIM应用全部前置现场施工;平台形象进度与施工现场基本保持一致,平台投资进度基本与线下保持一致;在BIM+施工材料管理、盾构状态监测、施工人员定位技术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六)践行数字赋能,推进盾构集群数智化
在数字化建管的阶段性成果基础上,联合交通租赁公司及集团建设管理部开发完成快线盾构(TBM)数字化管理系统。实时集成城轨快线15号线、27号线全线已始发盾构(TBM)数据,通过三维场景展示地下空间掘进环境,紧抓注浆、拼装等重要管理环节,实现“控风险、提质量、增效益”的盾构集群施工全方位数字化动态管理,全面提升都市快轨施工过程智能化管控水平。
(七)服务快线建设,实现质量效益双提升
基于BIM数字化建设管理新模式已在15号线、27号线和市郊线全面推行。2023年度,15号线、27号线施工BIM应用共计244项BIM应用开展了经济效益分析近1000万元。其中,15号线BIM应用共计产生经济效益192.5万元,27号线BIM应用共计产生经济效益574.9万元;璧铜线BIM应用共计产生经济效益95.3万元。依托BIM平台开展的项目进度、质量、安全精细化管控的轨道交通数字化管理模式已得到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并为建设领域数字重庆建设提供了示范和路径。
三、凝心聚力,创建官波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一是聚焦创新攻关,开展工作室提升建设。荣获重庆市交通建设系统首届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创新成果大赛最佳创新奖;完成劳模工作室场地布置建设,顺利通过重庆市总工会复查考评;积极参与交通开投集团“劳模、工匠、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提升系列活动,赴成都等地学习交流4次;完善工作室机制建设,强化创新成果归口管理,加强工作室制度及台账建设;强化工作室人员技能提升,组织开展BIM建设管理及应用大讲堂等主题培训10余次。二是赋能工程服务,搭建联盟合作交流平台。承担联盟2023年轮值主席,统筹开展官波、唐双林、刁国君、陶建飞、“中铁隧道一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工作;科研联合攻关,以官波劳模创新工作室牵头,发挥业主单位作用,联合唐双林、刁国君等劳模创新工作室,聚焦工程建设管理与施工等关键技术,围绕数字化建造等开展联盟2项应用研究;合力推进由重庆市交通建设工会组织的《重庆快轨越江盾构隧道同步注浆—衬砌结构响应研究》和《重庆城轨快线数字化建造方法与控制研究》2项课题研究,联合推进技术研发、技术攻关、技术协作,推动技术进步。开展《27号线穿江隧道“渝江号”双模盾构现场参观活动》和《基于BIM的数字化建设管理及应用大讲堂系列活动》,加快高技术人才聚集,强化创新意识,增强工作激情和效率。
四、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一)深化BIM技术成果和数据融合应用
随着都市快轨建设工作不断推进,数字化建设管理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在工程建设管理全过程中的落地实施,还需进一步将BIM技术成果和数据与项目管理融合应用。一是工程数字化协同机制还存在阻碍,部分人员认识不够,沟通不及时,影响数字化建设工作推进,需要进一步完善工作对接机制,抓到项目责任人,落实工程需求,确保工作形成闭环;二是数字化建设管理应用场景不够丰富,应用指标与工程实际、实施单位情况结合不够紧密,数据结构和管理流程没有与工程管理重点相结合,没有及时总结BIM应用成效并推广成效突出的创新应用。
(二)科技创新基础建设与完善
一是科技创新的意识存在着较大短板,导致科技创新的水平不够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科技创新文化氛围不够浓,当今时代,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企业发展的重要标志,需加强技术人员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科技创新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新”“奇”“特”的思维易受求稳、求全和求成功的思维所主导,在基础科研、工程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方面,受限于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的搭建不全。
三是与链条单位沟通需进一步加强,多交流沟通联合推进技术研发、技术攻关、技术协作,推动技术进步作研究研制与应用,拓宽科技创新思维。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深入开展基于BIM的数字化建设管理
深入推进1+N数字化建管模式实施,依托BIM技术,落实标准化、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管理目标:一是持续推进以BIM建管平台为核心的工程管理及调度体系,优化建管平台数据服务能力,创新举措落实数据管理,积极推进建管平台二期工作;二是深入开展站后工程BIM技术应用,细化研究土建机电各专业协同机制,全面探索机电设备到智慧运维的创新实施;三是实现数字化同步交底、数字化监理例会落地,实现正向设计率和正向出图率稳步提升;四是紧抓土建施工数字化竣工交付,辅助机电施工深化,打造企业级数字资产库。五是深化专题研究,结合工程实际需求,落实研究方案,创新应用手段,提升BIM应用的质效。
(二)强化关键技术研究,完善科技创新管理
一是围绕城轨快线建设、运营关键技术和重点内容,继续积极向市级主管部门申报一批科研项目,为工程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保障;二是培养和锻炼一批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人员,为集团发展注入活力,提供支撑;三是随着科研课题立项增多,参与人数及单位较广,需逐步完善科技创新管理,高效推动科研课题的申报、开展及结题等工作;五是扎实推进企业协同技术创新中心相关细化工作;四是扎实推进工作室联盟建设,发挥各自优势,在科研联合攻关、人才联合培养、技术交流共享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